最好的相机是哪个?你手里那个。”
如何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使用数码卡片相机?人们常常说,最重要的不是拍摄的器材,而是器材后面的那个头。在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的讨论。让我们一起看看知乎网友的讨论,如何把卡片相机拍出单反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数码卡片相机:
知乎网友王帝彼得说,卡片机短板那么多,它为什么还能够存活?
原因一,便宜;原因二,便携。
便宜意味着获得门槛的降低,而便携意味着拍摄条件的简化——也就是说,卡片机是一个能让更多人在更多时候拍摄的东西。
就单反相机与普通卡片机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来自机器对弱光的解析。其实现在的普通卡片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当光线柔美明亮时,卡片机与单反的效果几乎相近,而且现在的卡片机也能拍出背景虚化的效果!在接触摄影之前,大多数人会有的错觉是,以为国家地理上的照片只需一部单反足矣轻松拍成。其实多数的亮丽风景照是摄影师耐心等待的结果。
那么卡片相机和单反相机的区别在哪里?
卡片机就是卡片机,单反就是单反;高端卡片会比低端单反卖得贵,但这两个东西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普通卡片机就像是一柄木佩剑,平日里一招一式地练舞比划,或是小孩子家之间的打打闹闹,都可以;高端卡片可能就像一柄桃木佩剑,附带驱鬼辟邪等功用。而单反则像一把精钢打制的剑——当然有的也是玄铁重剑;平日里剑不出鞘,出鞘必见血……桃木剑能干的玄铁剑基本都能干,无非就是用起来不太得手而已。
什么是好的照片?
用纽约摄影教程上的三句话来定义,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1. 好照片要有主题
2. 好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3. 好照片画面要简洁
后面,我们来看看将数码卡片相机拍出单反效果的秘籍。
如何把卡片机用得像单反?
限于卡片机感光元件、镜头素质等原因,在一些题材的拍摄,诸如弱光、大光圈虚化等场景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单反系列相比的。
同时,在很多场景下,卡片机和单反可能是没有太大差距的——光照条件好,近似静止条件。
松下LX5拍微距
前期准备:
知乎网友behow说:
1. 一定要正确曝光,这是一切的基础!保证画面里的细节都在,才能谈得上后期的调校。过曝一两档无所谓,后期可以拉回来,但欠曝的话就增加了后期的难度,而且小底相机基本都是jpeg格式记录,一片死黑是很难拉回来的。
2. 尽量把图片拍清晰,即使是特写、近摄也尽量把所有东西拍清晰,避免小景深(背景模糊)的相片。由于小底相机的物理限制,想拍出焦外柔和的特写照片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现了所谓的小景深,基本上都是非常难看的焦外。大底相机和小底相机在焦外的差距因此被绕过。
SD6Y474YRI.jpg">
松下FZ-200拍微距
3. 尽量避免极端情况出现,如大光比、逆光、弱光环境。这种情况下大底和小底相机的差距将会进一步体现,小底相机的画面纯净度、眩光鬼影、低宽容度劣势将完全体现,而且大部份无法在后期改善。因此,最好不在极端情况下拍摄,如果实在需要,可以使用剪影、黑白等手法来拍摄。这时候宽容度、纯净度等差距被绕过。
4. 题材、构图、光影和创意。这是个人修养和审美水平的体现,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技术,但如果做到了这些,技术和器材上的劣势会最大限度的被忽略。
构图手法的运用:
当然卡片机有卡片机的特点,拍摄不需要“浅景深”构图的照片。比如拍风光、城市、部分纪实类型的照片。构图:可以考虑对称构图,黄金比例构图,线条构图等等。
高对比,气球充气准备起飞的姿态。王帝彼得摄影作品
构图——这是一个没有上万次快门不可能入门的技能;
冲突——无论是配色还是结构,只要卡片机的照片中出现了“冲突”,人们的视线多数会被冲突所吸引,而非不够的虚化、遍布的噪点等。
选择合适的光线:
如何才能将一部普通数码卡片相机玩出单反相机的效果?选择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拍摄。自然光下,清晨和傍晚的柔光最适合拍照,如果是雨后,空气格外通透,拍出的片子会更佳。
学一些曝光知识,虽然卡片机很多是自动的,手动的不多,但是懂一些基本的曝光原理还是有助于拍照时对光线的利用的。
寻找平缓的光线,尽量在光线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拍。
知乎网友说:逆光这样的,适当的利用你的卡片机曝光补偿加大曝光量,测光的时候以暗部和亮部交界偏暗部的地方为主,亮部能看到点细节就OK了,这样和单反的差距理论上只会限制于高光细节的多少,比如人家能看到太阳的轮廓,可能你的就只有淡淡的太阳轮廓了。另外可以在高光比的情况下既然超过了宽容度就拍剪影或者反光嘛,暗光快门不够就上脚架嘛,这2点上你就是用单反也只能这么拍。
依然是简化的思路,因为卡片机的细节实在是没法跟单反相比。逆光可以更好地突出曲线、轮廓,同时反射会给画面增添有意思的元素。
合理的利用后期:
由于前期里面的存在因人而异的因素,所以我们现在假设前期的几点已经做到,已经拍摄了一张曝光正确,清晰而且没有极端情况出现的照片。因此可以开始后期处理。
1、善用修图软件,可以使用美图秀秀之类的傻瓜软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修图神器。省了在ps、lr等软件里面不停的调色彩、拉曲线的麻烦。事实上大多数人也不清楚自己需要哪种风格的色彩、色调、对比度,因此些预设的滤镜能让人轻松的尝试各种风格,而且不会出错。
由于修图软件的帮助,成功加上了一些滤镜,照片已经有了特定的色彩、色调、对比度,这时候宽容度、色彩两个差距已经基本绕过。
2、缩图和锐化。适当锐化后,将大部份照片缩到1200像素(长边),然后以100%的压缩度保存。这时候,由于正确的缩图和锐化,锐度和清晰度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减小画质上的差距。(这时候可选择去掉exif信息,让别人看不到你是用什么机器拍的)
3、最后是上传,尽量选用无压缩的图床,少用小区、论坛直接上传的功能;如果是手机微博上传,请选择高质量模式,因为经过之前的缩图,体积已经不大。尽量保证画质不损失。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经验之谈,但总结起来就是绕过或者利用一些后期处理来避免宽容度、纯净度、锐度、焦外、色彩、抗逆光等物理因素造成的画质差距。
优秀照片欣赏:
网友Treee分享:
这些照片基本都有这些特征:无浅景深的构图,避免大光比。
好吧,那么我们再看一组“漂亮的”照片,找自FLICK:
佳能S100,不需要“浅景深”的构图,黄昏的光线柔和
富士X10 雾里
佳能S100,清晨的柔光
当然,这不是“绝对原理”,有些不那么需要画质细节的照片是可以用大光比的,比如下面的这张:
大致如此,归结起来,还是要懂得如何“避短”,要会讨巧地构图和用光。
总结:
依照惯例,在结尾要进行一些总结。
网友三月维春:用原南周高级记者李海鹏的话说:“最佳照片可以敏捷地抓住恰好出现的瞬息光影,无论是轮胎还是水洼,或者一个跳跃的人,在此时都各得其所,显露出人非比寻常的意义和美”。这个决定性的前提,仍然在光。如果没有这瞬息的光影,再好的景色也难以成像。所以,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摄影教材重点讲解的是对光的理解,而不是如何使用相机,如何构图,如何后期,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多是一些技巧上的东西。
拍出好的照片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需要两点:尽量多的按下的快门;想一想下次怎样做才能拍得更好。
网友JY huang说:我觉得不应该拘泥于单反和卡片机的感觉上,毕竟这是很不一样的机器。卡片机有单反不能及的,就是随心所欲,真正想拍就拍。有时太过拘泥于“感觉”上的区别,容易消磨按下快门的欲望,君不见很多人买回了单反,却越拍越少么?像森山大道、荒木经惟这类摄影师,就是拿着便携相机(胶卷为多,只能算便携)满大街随便拍,就能出很多有意思的作品。我一直认为,大师们其实都是通过多拍我们一百万倍而成就自己的。
网友王帝彼得认为:
事实上,只有极少的瞬间,是运动的,是变化的,是需要跟焦、高速快门来捕捉的;而更多的时候,值得我们记录的事物和景象就在那里,拿出你的卡片机,想想怎么去记录和表达,然后拍下来。
手机,以及当年的当年很靓很骚很范儿的卡片机,则让摄影这件事儿真真正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拍得到的拍,拍不好的上单反旁轴和微单,拍不着的就不拍,用眼睛看呗。
我觉得,这是卡片机比单反,还要单反的地方。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6/)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