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探秘"中国溶洞之王"贵州织金洞[34P]
[打印本頁]
作者:
逸然
時間:
2016-10-21 21:47
標題:
探秘"中国溶洞之王"贵州织金洞[34P]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它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项世界之最,整个洞已开发部分就达35万平方米;洞内堆积物的多品类、高品位为世间少有;洞厅的最高、最宽跨度属于极致;神奇的银雨树,精巧的卷曲石举世罕见,被人们称为“中国溶洞之王”。
2016年7月拍摄于贵州织金县织金洞
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区,洞内已开发的洞厅47个,洞厅最宽处175米,最高达150米。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10个景点、40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洞外有地面岩溶、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布依、苗、彝族村寨。
走过一段蜿蜒石板路,路两侧的石崖上雕刻着各路名流大家来此参观时的题字。来到洞口一下子豁然开朗,硕大的洞口让人对洞内的一切充满了期待。
迎宾厅,长二百余米。由于洞口阳光照射,厅内长满苔藓。岩溶堆积物如巨狮、玉蟾、岩松。厅顶有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厅内还有直径约四米的圆形水塘,站立塘边,可观看塘中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进入洞内,道路蜿蜒石阶上下起伏,两侧巨石耸立,石笋、石藤、石幔、石帏、钟旗、石鼓、石柱遍布。越往里走温度越低,炎热的夏天忽然觉得有点冷,必须得穿长袖外套才行。
织金洞长6.6公里,全程步行用时在2小时左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被誉为“岩溶瑰宝”。
这里被称为“琵琶宫”,在大型石笋、石柱和壁流石中间倒挂着一把超大琵琶,经过灯光的照射显得特别的醒目。不过个人觉得它更像是一条准备发起进攻的眼睛蛇,尤其是头部最为逼真。
讲经堂,长约二百米,宽五十米。因岩溶堆积物如罗汉讲经得名。中间有一面积三百平方米的水潭,被钟乳石间隔为二,系全洞最低点。洞壁如七色俱备的天然壁画,呈山峦、林海、田野诸景。潭北为陡坡,石径盘旋而上,伸手可触顶棚,名“摩天岭”。
万寿宫,内有岩溶堆积而成的三座高十至二十米大型石柱,犹如三尊寿星,名为“福禄寿”。在第一座石柱前有两块巨石,在灯光的映射下如同一对婆媳或是母女,女儿正为年迈的母亲捶背。整个画面形象逼真,寓意祥瑞。
望山洞为长一百七十米,宽四十余米的地下湖。这里是洞中枢纽,可通往各大景区。湖边钟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十米,形如铁树,树身布满千万颗黑色石珠,上端右侧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称“铁树银花”。
湖东北岸是一陡峭斜坡,路歧出:一条缘十八盘,绕二十七拐,登四百四十一石级进“南天门”,可入“灵宵殿”。
大气魄是织金洞空间鲜明的主题,但它又是在一种变化中来体现的。一味巨大而缺乏变化便流于单调和呆板。织金洞顶棚、洞壁和洞底形成的空间,一会儿锥形、一会儿弯形、一会儿矩形、一会儿方形,呈现出目不暇接的生动多变。
灵宵殿高四十余米,面积五千多平方米,两壁垂下百尺石帘,五彩斑斓,俨然天宫帷幕。正中有一棵石柱拔地而起,直抵顶棚,称“攀天柱”。柱后有面积约二十平方米的水池,石莲飘浮出水面,称“瑶池”。
广寒宫,长四百余米,宽一百余米,高七十余米,面积五万多平方米。群山耸列,陡峭险峻。两山间为开阔平地,地下湖横陈其间。高十七米“霸王盔”银雨树酷似古时武士头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形态最逼真的盔状石笋,这也是织金洞最为著名的景点。
十万大山,面积七万多平方米,最宽处达一百七十五米,最高处一百五十米。洞内地势起伏,石峰丛立,如重峦叠嶂,山间常有云雾缭绕。有金色塔山、成林玉树,还有螺旋状的高大石柱“螺旋树”。是洞内最为壮观的一处景点。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6/)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