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现代科学的奇迹。它们不仅能拯救生命,还能避免某些疾病带来的痛苦。然而,有些人在接种疫苗时产生犹豫,推迟接种甚至拒绝接种,导致对个人甚至群体健康造成伤害。在近日北京大学召开的“疫苗犹豫”主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多管齐下,提高疫苗接种信心,降低疫苗犹豫。
疫苗犹豫被列为全球健康十大威胁之一
疫苗犹豫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疫苗犹豫列为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高级顾问罗德沃尔德博士介绍,2019年,纽约市麻疹疫苗接种率下滑,就导致麻疹卷土重来,在当地社区中广泛传播。“从整个人群角度,延迟和推迟接种,以及拒绝接种会导致疫苗接种率低,让本来可以控制的疾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导致以前控制良好的疾病出现暴发,使许多个体暴露在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患病风险中。”罗德沃尔德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主任兼全球卫生学系主任崔富强介绍,人群疫苗犹豫是对患病风险和接种收益的平衡考量,风险小收益大,接种意愿就高;风险大收益小,接种意愿就低。
担忧疫苗质量安全是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价疫苗犹豫的时候用了3C模型,包括自满、信心、便利三个维度,大多数人产生疫苗犹豫的原因是担忧疫苗质量和安全。”崔富强表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受访对象的疫苗犹豫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另有研究显示,接种的便利性、经济可负担程度也影响接种行为。
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整体犹豫率较低,但很多人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犹豫不决。崔富强团队2019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有一半家长对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有过犹豫。同时,崔富强团队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研究,也指出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别等因素和疫苗犹豫之间的相关性。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对疫苗更有信心、产生疫苗犹豫程度更低,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人群疫苗犹豫率相对高。
应对疫苗犹豫需要有效交流和沟通
如果想让人们对疫苗有信心,就需解答这些问题:这些疫苗有必要打吗?接种是否安全?是否有效?崔富强表示,对这些问题,卫生专家的专业解答非常重要。疫苗犹豫是个交叉领域问题,干预策略也应该覆盖到不同的领域。
崔富强提出,医防结合、提高临床医生的参与、改进预防接种服务和环境、针对女性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开展健康科普的知识宣传等都可以降低疫苗犹豫。同时,崔富强也呼吁,应考虑监测疫苗犹豫行为和态度,有针对性干预疫苗犹豫情况。
崔富强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干预策略能够有效应对所有疫苗犹豫,但有效交流和沟通是解决关切、排除误导信息和扩大科学认知的关键。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6/)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