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
- 82249
- 威望
- 23265
- 貢獻值
- 2157
- 推廣值
- 0
- 在線時間
- 588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24-12-31
- 主題
- 676
- 精華
- 57
- 閱讀權限
- 100
- 註冊時間
- 2012-1-5
- 帖子
- 0
TA的每日心情 | 奮斗 前天 10:38 |
---|
簽到天數: 3614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推廣值
- 0
- 貢獻值
- 2157
- 金錢
- 82249
- 威望
- 23265
- 主題
- 676
|
一段无从考证的传说赋予了阿帕克霍加麻扎一个美丽的名字----香妃墓。 出发之前搜索过有关香妃墓的介绍,对于香妃墓的介绍是简短的,简单的介绍使我对香妃墓并不在意。在我看来,香妃墓图了名人效应。我们到香妃墓是来看香妃的名气嘛?它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带着疑问和好奇,在游览的过程中还真是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阿帕克霍加麻扎一个美丽的名字----香妃墓
头一天抵达喀什,轻松的在市内走走。次日清晨打车,约行5公里就到了市区东北方向的浩罕村。车子从主干道拐入一条长满白杨树的林荫路,一座淡绿色琉璃砖贴面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葬有阿帕克霍加家族5代72人的香妃墓。
每一篇瓦上的图案都是不同的
有关香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诸多有关乾隆的影视剧或小说中均有香妃的身影,她原名叫买木热·艾孜姆,是乾隆的爱妃,因她身体自幼发出异香,后来世人称她为“香妃”。乾隆为香妃专门新建寝宫,恩爱有加,对她的去世悲痛欲绝。乾隆对香妃的爱以及香妃最后的死因传说种种,不过,据考证,香妃真正的陵墓在清东陵,而香妃墓里仅存放了她的衣冠。
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
传说是美丽的,不论哪一种,都宁愿她美丽的同时也是真实的。香妃墓建筑群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组成,保持了传统的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特点。这是香妃墓的门楼,高大华丽,也是景点的入口处,门楼里左侧是小礼拜寺。门楼外右侧是售票厅,可以分开购票,也可以买全票。我只买了30元的香妃墓门票。景区外,有一小片的门店,除了一家卖画的,其他都是卖玉器和小工艺品。
穿过这古老而沧桑的门楼,里面是一排白杨树。进入门楼左侧就是小礼拜寺,细细看来小礼拜寺的建筑风格颇有意思,但我还不明白意思在哪里?不过这已经足够吸引我了,带着疑问继续前行。等会转回时,我再好好瞧瞧,现在先去最主要的主墓室看看。很快就步行到了主墓室,经过这个拱形的小门廊进去即是,门口有些维族大爷大妈在聊天。主墓室就在眼前了!
主墓室后面的墓葬群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淡绿色宫殿。是新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主墓室的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体的巨大砖砌墙柱,底园直径达3.5米,柱顶各有一小邦克楼(即召唤礼拜的小楼),通体用绿色琉璃砖镶嵌,夹杂着一些黄色和蓝色。正中央是一个穹隆形的圆顶,圆顶上又建有一座灵通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是一弯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整个建筑凸显出端庄、稳重、圣洁的伊斯兰风格。
四周的邦克楼,华丽丽的。仔细观察主墓室四周蓝色的琉璃瓦,原来每一篇瓦上的图案都是不同的。墓门两侧墙面石膏花饰古朴典雅,雕镂精细,线条流畅。进到主墓室,朝外看,阳光洒进来的尽是沧桑和希望。
墓室内离地半人多高的平台上排列着高低大小不等的墓包,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似在证明她的清廷妃子身份。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
主墓室外的地砖也别具一格
主墓室的一侧和后面,还有一大片的墓葬群。伊斯兰的墓葬很有讲究的,你有没发现,有的墓葬很小,有的几个墓葬在一个基台上,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方形,这是为什么呢?
刚好在看墓葬群的时候,蹭到导游的讲解。导游说大的是男人的,细长的是女人的,小的是孩子的,那种有基坐的是夫妻合葬。有的合葬墓下面还开着有口的?那是夫妻一方已逝,另一边留着口子塞入土砖,待逝去时再葬入封上。
木雕艺术精华加满清真寺
主墓室外的地砖也别具一格。离开主墓室,出门那个拱形门,继续朝前走,来到讲经堂,不过讲经堂目前正在修缮,无法参观。估计现在已经修好,再去的游客可以一饱眼福了。
讲经堂是景区内最早的建筑,是当时玉素莆霍加和阿巴克霍加讲经的地方。继续前进,走进一道门楼,来到了建筑群的大礼拜寺,叫做“加满清真寺”。这里由近百米长的敞廊和后殿组成,廊前的62根木柱由62位能共巧匠精雕细刻而成,我觉得最好看和最有意思的就是这62跟柱子,其木雕图案和彩绘花纹没有一根是相同的,堪称维吾尔族木雕艺术的精髓!
维族建筑精华“高低礼拜寺”
拍了几个,你看精美嘛?哦,这下我知道开始我看到那个小礼拜寺的时候为什么觉得很特别了。原来是因为这些柱子!要知道这些柱子可是真正的老物件啊,他们出生自1873年,算起来他们都快140多岁了!
在景区里遇到这两位叔叔阿姨,夫妻两位已经出来两个多月了,走走看看,阿姨最近腿受了伤,走路一歪一歪的,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在路上。加满清真寺在每个星期五(居玛日)和伊斯兰重大节日的时候,很多穆斯林会来此做礼拜。不过我去的那天不是周五也不是重大节日,看到的只有游客了。
另外,我发现它的排水系统也做得十分人性化,屋顶上伸出的那几根排水管为什么那么长?就是不让滴水掉到走廊上。院内,饱经沧桑的白杨树,难逃游客罪恶的到此一游之邪念!
久经风雨历史洗礼的礼拜寺
香妃墓的第一代是伊斯兰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其衣钵,继续传教,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成为十七世纪的白山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创建了南疆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霍加”政权,他的声名远远超过了他父亲,因此他死后,人们将这座陵墓命名为“阿帕克霍加麻扎”。而香妃是阿帕霍加的重侄孙女。
从某种意义上讲,香妃在汉族人中的知名度又高于阿帕克霍加,这也是香妃墓得名的原因了。香妃墓实际上是阿帕霍加家族陵墓的俗称,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式陵墓建筑。待我再次走出来,仔细看了小礼拜寺的介绍,小礼拜寺叫做“高低礼拜寺”。
高低礼拜寺供冬季作礼拜用,面积虽然不大,但其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华丽,寺内木柱精雕细刻,藻井式天棚彩绘,石膏雕花和砖雕结合的墙体装饰,图案组合多变,色彩搭配和谐统一,建筑艺术之高超,工艺只今夕堪称维吾尔族建筑之精华!
顶棚及柱子的绘画和色彩虽然古老,还有斑驳,但的确是细腻精美丰富。规模什么的也比大礼拜寺要小一些,游人只能在四周看看,不能像大礼拜寺那样进去参观。我忽然明白了为何要游览香妃墓,阿帕霍加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来此地的游客有幕名香妃之迷,也有为朝拜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克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
另外,阿帕克霍加麻扎前后历经三次修缮、重建。乾隆皇帝曾在1795年下令修缮过一次,这是由国家拨款的第一次修缮。大概由于这次修缮的原因,这里陵墓便和乾隆挂上了钩。以后又产生了香妃和香妃墓的传说,后世有许多有关香妃的美丽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此麻扎不是叫“香妃墓”,还会有那么多人来参观游览嘛?或许许多人会错过这美丽的维吾尔族建筑的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