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066|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经历濒死体验

[複製鏈接]

8765

主題

365

好友

5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昨天 22:49
  • 簽到天數: 3872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62
    貢獻值
    147945
    金錢
    37252
    威望
    57837
    主題
    8765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推廣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熱心會員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愛因斯坦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6-16 09:5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ydpuskas 於 2012-6-16 10:01 編輯

    original.jpg

    没有人知道我们死后会面临什么——但是很多人都称自己曾经撇见过死后的世界。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和“无力回天”的状况在现在都是可以被扭转的,所以也可以说很多人是到了死亡的大门又没拉回来的。据说在美国,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有过濒死体验(NDE:Near Death Experience)。这些声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说他们在“死去”的时候会有抽离感,感官逐渐失灵,并且会感到舒适和灵魂的安定。据人们(还有我们小时候读过的那些名为“超自然神秘现象”的书...)说,濒死体验是一种可以改变你人生的经历。

    所以如何才能让自己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呢?

    注意:下面所提到的内容不适合在家独自尝试。和 iO9 进行过沟通的专家指出这些步骤可以在有实验设备的地方,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请不要独自在没有专家和医生指导下尝试下面的步骤,谢谢。

    什么是濒死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给 NDE 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总结一下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发生率越来越高的 NDE 中所找出的规律和经验。

    我要说的是,NDE(濒死体验)这个命名是错误的,因为这其实和死亡没有直接的关系。

    是的,你不需要真正无限接近死亡才会有濒死体验。实际上,1990年曾经有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发现在58名声称有过濒死体验的病人中,仅有28名是“如果没有医学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死了”,研究者 Justine Owens 写道,“另外30名实际上并没有面临着直接的死亡威胁,虽然他们认为自己当时快要死了。”

    “但是这两种人的体验都没什么差别,”来自肯塔基大学的神经病学家 Kevin R. Nelson 说,“这就告诉我们,在濒死体验中,死亡或者接近死亡并不是必须的条件,而是别的生理触发机制。”(确实有一些并没有面临直接的死亡威胁的病人在濒死体验中甚至感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光学效果”和“更强的认知能力”)。

    在心脏停跳的病人中仿佛更常见

    这样的病人也是报告称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中最多的一种,来自互联网异教徒(Internet Infidels,位于科罗拉多的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机构,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科学,揭穿“灵异现象”等)的 Keith Augustine 说,当有人报告说经历了濒死体验时,他们的第一步就是看病人之前是否有心脏停跳等症状。对于这个规律,Keith Augustine 写了一篇比较罗嗦的驳论文,揭穿了“濒死体验”超自然的属性。

    这可能是由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

    这也是 Nelson 本人的意见。他研究过55名有过濒死体验的病人(PDF 在此),发现在这些病人中,比较类似的触发机制就是,那些病人都昏迷了。“我们把这个叫做‘中断’(原文‘blacking out’),因为病人当时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他们视觉暂时失灵,这就好比电力中断一样,”Nelson 说,“这是我发现的最为普遍的触发因素。”

    original1.jpg

    实际上,一位名叫 Thomas Lempert 的德国研究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导致40名大学生昏迷,随后他发现这种昏迷在人身上所产生的效应和所谓的濒死体验非常类似,因为不论是他实验中导致的昏迷还是濒死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脑中的边缘系统(Limbic Center,用以指扣带回、海马回及其附近与嗅觉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在组织学上从海马到乳头体,经丘脑前核、扣带回再返回海马构成了“边缘环路”,这个环路与协调情绪等高级功能有关)都在“死去”。就像是有过濒死体验的病人中,那些昏迷的病人基本都有“灵魂脱离身体”的经验,并且基本都能看见光和隧道,不可思议的人和生物,以及一种“平和,无痛的感觉”和“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那些仅仅只是昏迷过去的学生没有体验到“意识回溯”,即自己整个人生的回顾,而且他们也没有看到未来。

    可能与做梦有关

    Nelson 自己的理论就是不仅仅是由于大脑供血原因造成的,它实际上和 REM (快速眼动睡眠,在此阶段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与人清醒时无异,所以多数在醒来之后还能回忆起来的栩栩如生的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它是所有睡眠阶段中程度最浅的一个,在这时醒来的人多数精神饱满,充满警惕)睡眠有关,并且可能还伴随着你本能性的“跳崖”,“踢腿”等。Nelson 研究了一份来自1975年,心理学家 Raymond Moody 写的濒死体验的分析报告:一位 Martin 太太曾经遭受过心脏停跳症状,Martin 太太说之后她仿佛听见了自己的 X 光分析师告诉自己的主治医师说他要把 Martin 太太杀掉。她知道自己当时并没有死,但是就是无法动弹。

    认真思考了报告中 Martin 太太在当时情况下的各种细节,Nelson 意识到她的“短暂性麻痹”体验和人做梦时的体验类似。大脑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以下三种状态:清醒,浅度睡眠(REM),深度睡眠。同时,“睡梦中‘要么反抗要么逃跑’的本能反应和快速眼动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Nelson 说。在“身处险境”期间,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节到一种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也就是混合了 REM 和清醒时的状态。

    其它解释:

    也有不同的研究者们给出了自己不同的 NDE 理论: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濒死体验中回到过去,或者回到童年是潜意识在保护自己的自我意识。这就和短暂性的颞叶癫痫类似。此时的脑内啡会大量释放,就像短跑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中一样。濒死体验的概念实际上涵盖了很多不同种类不同起因的医学现象。

    如何在生理上模拟濒死体验?

    Nelson 说,如果你想的话,你完全可以拥有一次独特的濒死体验经历。这甚至都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注意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反应。有些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无法体验到这种感觉。

    还有什么其它的好消息吗?哦,你并不需要让自己的心脏停跳来模拟濒死体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Nelson 说。你的大脑实际上并不关心,也懒得去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供血不足——一次心脏停跳和大量出血,以及其它原因导致的失血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只要你减少了流向大脑的血液,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有一次 NDE。

    你也可以尝试昏迷

    让我们回到德国研究者 Lempert 的实验去吧:他的尝试证明昏迷的体验和 NDE 也是类似的。而昏倒的原因也是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供血。而 Nelson 说,想让自己晕倒其实不难:

    original2.jpg
    “你可以试试那些老把戏,你蹲下,然后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e),这就会关闭通向大脑的血管通道。然后他们会做一个乏氏(Valsalva)动作(呼气的时候保持你气路的关闭,具体做法是屏气,保持呼气的动作,但是不呼出气体),然后你迅速站起。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并且导致你的大脑供血迅速锐减,那么你很可能会晕倒。在这种昏迷中,你可以体验到 NDE。实际上,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验。当时我们只是在玩耍,后来用一些小把戏把自己弄晕了,我记得当时我好像有了 ESP 经历(超感觉体验,Extrasensory Perception)。”
    你昏迷时周围的环境也同样重要——因为在 NDE 中必须要有“反抗或逃跑”的要素,如果你自己深深知道自己是故意晕倒的,那么潜意识中就不会有危机感。“如果你面临的是一头迫近的野兽,或者一杆对准你头的枪,这种情况下的晕倒可能会奏效,”Nelson 说。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自己在家模拟一次濒死体验,你可以试试一次又一次地昏迷,以增大 NDE 发生的几率。

    注意:关于这篇文章 iO9 的编辑们询问了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说道使用乏氏动作导致自己晕倒时,专家们建议“最好不要独自在家进行”。麻醉医师 G.M. Woerlee 特别提醒大家,至少在进行前都要有一名专家监督。

    说服一名外科医师帮助你

    如果自己把自己弄晕都无法让你有 NDE 的话——可能你的口味真的比较重——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去软磨硬泡一名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让他/她在你身上施行“低温心脏停跳”(hypothermic cardiac arrest),有些人管这个叫做“standstill”。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新颖,是直接切断大脑供血。

    original3.jpg

    Augustine 解释道:

    “在这个步骤中,人的体温被降到华氏60度左右(约合15-16摄氏度),心脏自然也会停跳,于是通往大脑的血流也相应停止了。低温减缓了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脑细胞不会大量死亡。”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必须要有设备和人员的支持。另外,既然说到了这个方法,我想“把血液从你脑中抽干”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个概念可能会吓到很多人。

    自我窒息

    Nelson 说,不要这样做!每一年,都会有十几二十个青少年为了体验这种所谓的“死亡的快感”,使用让自己窒息的方法,结果最后把自己搞死了。基本上,这和把自己吊死无异,都是极端危险的,就算有人怂恿你这样做也千万不要犯傻,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一种药物可致 NDE

    你可以使用靠药物引导的昏迷来体验 NDE,麻醉医师 Gerard Woerlee 说。这名医师也写过很多关于 NDE 的学术论文。“昏迷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 NDE 明显也是。”但是他说有一种用药物引导 NDE 的方法:服用克他命(ketamine/氯胺酮),这是一种麻醉剂和动物用的镇静剂。

    original4.jpg

    心理学家 Karl L.R. Jansen 在1997年对“克他命导致 NDE”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在服用了克他命的人中,有30%的人都产生了类似 NDE 的幻觉,Jansen 之后写道:
    “我体验过几次 NDE,在实验中也服用过克他命。NDE 体验和克他命体验十分类似...克他命会让你产生一种在隧道中旅行,浮现在光中,并且和类似于‘神’的实体有心理感应的幻觉,并且我本人在之前不信仰任何宗教,也对幻觉没有任何的期许。”
    特别提示:请不要独自在家尝试服用违禁药品。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71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1-30 07:19
  • 簽到天數: 1145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232
    威望
    12599
    主題
    71
    地板
    發表於 2019-1-9 12:00:12 |只看該作者
    請善用帖子右下角舉報鍵,來檢舉有害網站/垃圾/宣傳帖,每個舉報會有金錢增加。
    来看看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

    主題

    0

    好友

    5303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9-9 10:39
  • 簽到天數: 914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54
    金錢
    11742
    威望
    5303
    主題
    426

    回文勇士 文明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文章勇士 文章達人 教授

    5#
    發表於 2019-1-16 20:03:26 |只看該作者
    shadowsnake 發表於 2012-6-16 20:16
    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虚构的,可以说是半虚拟状态。最小的比夸克还小的单位是刹那间900次生灭。
    意思是说, ...

    有点意思,算是哲学范畴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2-11 21:47 , Processed in 0.02448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