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討論] 犹如原厂 Bumper 般轻巧,犀牛盾"耐冲击"边框壳动手玩 + 开发团队访谈

[複製鏈接]

804

主題

0

好友

406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2024-5-12 07:58
  • 簽到天數: 22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10
    金錢
    46
    威望
    4065
    主題
    804
    樓主
    發表於 2015-2-14 12:19:43


    保护壳的首要任务,当然就是要好好"保护"手机无误,所以市面上除了一些基本防刮伤的保护壳配件外,我们也看过了不少号称能够防摔 / 耐冲击甚至是防水都没问题的产品。基本上他们都可以保证手机在一般摔落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安然无恙。不过,除非能在材质上能有特别的突破,不然这类壳较难摆脱外观厚重的印象 -- 采用 D3O 做为边框材质的 Tech21 保护壳则是我们最近接触到,可借由特殊材质提供冲击并能兼顾轻薄的保护壳产品。

    这次我们则是找到机会试用到了以"地表最强保护贴",在消费者间打出口碑的台湾品牌犀牛盾(Rhino Shield),他们借由使用在保护贴内层的特殊材质所打造的最新保护框产品,也是一款兼顾了轻巧设计的保护框,看起来就如同 iPhone 4 / 4s 那时的原厂 Bumper 一样,却有着十分强悍的防冲击能力。

    至于这款颜色选择超级丰富的 Bumper 到底用起来感觉如何,就请点击继续阅读观看我们的动手玩心得;我们这次有幸与这群十分喜欢在测试视频中带入台湾风景、展现爱台湾精神的犀牛盾爱进化实验室(Evolutive Labs)进行简短访谈,希望也能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该团队的开发理念。
    Rhino Shield Crash Guard bumper 犀牛盾耐衝擊邊框殼動手玩(Hands-on)

    浏览所有照片

    38 张图片




    动手玩心得

    该团队借由其应用于保护贴的特殊聚合物(polymer)材质,打造出了一款与 iPhone 原厂 Bumper 般轻薄的"耐冲击"边框壳。外观上,它就真的与一般的橡胶保护框没有什么差别。至于是什么让它可以在这样的厚度之下拥有神奇的防冲击功能?根据原厂的说法,通过他们的 Egg Drop 落蛋防破技术(可以看看他们的示范视频),号称可以吸收将近 90% 的冲击力,并通过其边框内侧的蜂巢设计,额外提供更好的冲击吸收力。



    防摔的效果部分,坦白讲小编真的没那个心脏去摔跟苹果借来的手机(自己买的更不用说了...),虽然还是有胆小的丢在自己的书桌上试试,但从前段里原厂的示范视频看来,装上这个保护框,即便从一层楼以上的高度似乎 iPhone 都还是完好如初;甚至还测试了被车轮碾压的状况,藉此号称可以防弯折。是说,这款壳的本体其实硬度比起一般市售的保护框而言,是真的硬上不少(所以原厂也释出了拆装的教学,避免大家刮伤搞坏自己的手机)。

    加上保护框内侧的弧度都有切实地包围住 iPhone 6 圆弧边框的上下缘,看来的确是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支撑力。小编直接拆下保护框来尝试用力弯折其中一边,除了音量钮的部分,基本上都要需要相当力道才能让框有弯曲形变,算是相当坚固。不过... 还是建议没事不要去尝试掰手机啦,毕竟要是失手去凹到手机本体,大概就会欲哭无泪了。



    保护框对手机接口与按钮都能保留完整原厂功能,扬声器部分有着单排的圆形开孔、Lightning / 3.5mm 孔亦有足够的开口。在插上小编自己的线控测试之下可以正常使用没问题,不会因为防摔而牺牲连接性。按钮的部分则是都有被边框覆盖,唯有响铃 / 静音切换钮是用开孔的方式。

    这次犀牛盾保护框最令小编赞叹的,是在屏幕边缘接续到保护框的手感。有别于类似保护壳 / 框几乎都是用较强势包覆到屏幕玻璃边缘的方式,阻断了触控屏幕的手感。他们选择接续屏幕平面、以斜边的方式让触控的手感不会受到阻碍,加上犀牛盾保护框的质感相对一般橡胶壳要来地平滑不黏手(也不黏灰尘,但是淡色系感觉还是要顾一下清洁避免沾上污渍),用起来的手感堪称小编使用过保护壳里面,对此细节做的最好的一款。



    Rhino Shield Crash Guard bumper 的外型就如同 iPhone 原厂 Bumper 一样轻巧,仅在手机四周边框绕一圈的设计,也让人依然可以摸到 iPhone 的背壳,享受原厂手感 -- 不过小编必须要说,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 iPhone 6 / 6 Plus 的手机背壳设计(天线那条更是 XD),所以其实是没这么爱这样的敞开设计啦。而对于担心手机前后会有刮伤的朋友,他们也有提供附上前后保护贴的版本,建议售价为 NT$1,360(约人民币 270);纯 Bumper 的版本则是 NT$680(约人民币 130),iPhone 5 / 5S / 6 / 6 Plus 版本都是相同价钱。

    购买方面要注意的是,因为该公司希望回馈消费者的关系,所以价位上台湾官网会比英文官网要来的便宜一点,各位读者要买的话,虽然要负担一点运费,不过建议可以在较便宜的台湾官网上购买唷。

    开发团队问与答
    图、犀牛盾开发团队(来源:RHINOSHIELD


    我们这次也通过邮件访问,与犀牛盾的开发团队进行了产品的问答,希望可以更深入了解关于产品的相关细节与开发历程,以下是我们这次的问答整理:


    Q1. 虽然保护贴跟保护壳都是为了避免手机受损的产品,但是是什么契机让犀牛盾决定推出 Bumper 这样的产品?

    我们在做完 Rhino Shield 犀牛盾保护贴后,发现保护贴最大的极限是在于边缘的地方完全贴不到,特别是iPhone 6 系列的弧形屏幕。虽然我们大幅降低了面朝下掉落的机率(面朝下是最容易破的,一样高度边角掉落能够承受的撞击会比面朝下高),但是无法保护到侧面边框的部分,也因此让我们萌生了做出"最小体积、最大防护"产品的念头。也很幸运之前开发保护贴的经验也能应用,目前也顺利量产 Rhino Shield Crash Guard bumper(犀牛盾耐冲击边框壳)。


    Q2. Rhino Shield 的保护贴复合了六层材质,这次的 Egg Drop 技术的 Bumper 从外观上大致上有两层,实际上是否有更多我们看不出来的技术在其中,才能让它在这样的薄度表现下可以具备这么高的耐冲击强度?

    先提有两点常见的误解:

    1. 硬壳耐冲击性高,软壳较弱
    2. 两种材质结合,抗震效果就一定很好

    其实答案的关键其实都是决定于材料。材料是我们实验室的强项(创办人之一刚拿到英国剑桥大学材料博士学位)。但是市面上产品有太多无法量化的营销术语,很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i.e. high grade、bullet proof、9H 硬度等。

    简单来说,我们独家研发的聚合物,在成型固化时会形成一个这个由两种结构组成的型态: 一个极易形变, 另一个则是会阻抗形变。在撞击的过程中会造成两个结果:

    1. 形变过程,部分动能会被吸收为形变的能量
    2. 阻抗形变的结果会把直接冲击力道,转变成分散的力道,所以也会分散一点力量,降低直接冲击来的伤害。

    以上两者加乘就能达到消除冲击动能的结果

    此部分是我们研究聚合物配方的成果。当时在做 Rhino Shield 犀牛盾保护贴时最大的难度是,若要将塑料在拥有吸震效果的同时,很难同时兼具高透明度与轻薄等特性。而壳因为没有透明度上的限制,我们也更有发挥的空间,举例来说就是 Egg Drop 材料里这些微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材料能够在同样体积下提供更高吸收冲击能力的原因。


    Q3. 官方示范都是贴着保护贴,请问若是排除屏幕被直接冲击的状况,单靠 Bumper 本身是否就足以达到宣称的防摔落等级?

    我们在设计上有特别垫高前后的高度,让平放时,玻璃跟镜头都不会直接接触到其他平面。而 Rhino Shield 犀牛盾保护贴是在预防摔落到地面像是柏油路、水泥地等有小石子凹凸不平的表面时,提供保护效果。两者共同使用则有全方面保护之效。

    Q4. 除了 Z3 Compact、Nexus 6 与 One Plus One 还有考虑哪些其他手机型号的支持?个人觉得 HTC Desire Eye 应该非常符合贵公司的设计走向,是否有考虑呢?

    我们非常希望能够触及各牌手机,这部分也还仰赖更多使用者支持。站在运营的立场,我们也需要够高的需求量去支持我们基本开发的成本。

    Q5. 未来的计划?有考虑踏入防水防摔外壳的领域?
    除了手机保护壳外,我们今年也会推出其他利用材料特性应用的产品,还请各位拭目以待!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28 14:10 , Processed in 0.04853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